于不断变换的光影中,走近“卓越的恩格斯”
2021-01-06 11:12:32 来源:
“我一生所做的是我注定要做的事,就是拉第二小提琴。”这句话出自纪录片《卓越的恩格斯》的片头。
近日,以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内心独白作为片头,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文献纪录片《卓越的恩格斯》追寻着恩格斯曾经生活和工作过的轨迹,遍访英、德、法、荷等多个国家,忠实还原了一代伟人恩格斯波澜壮阔的一生,拉开了一场跨越时代、国界和文化的伟人寻访之旅。

对话历史,还原细节
截至2020年12月28日,《卓越的恩格斯》相关视频播放量超过600万,新媒体平台相关话题单日新增话题阅读量破亿,其中主话题#纪念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诞辰200周年#话题阅读量超4000万。作为一部只有两集体量的历史文献类的人物纪录片,传播效果不俗。
在片中,为了更加具象饱满地还原恩格斯生平经历,摄制团队沿着恩格斯一生的足迹,从德国伍珀塔尔市、不莱梅、柏林、科隆,到英国曼彻斯特、伦敦,再到法国巴黎、比利时布鲁塞尔,瑞士……走访英国、德国、法国、荷兰等多个欧洲国家,拍摄了恩格斯生活、工作过的实际场所,并专访权威研究学者,把恩格斯生命中重要的时间节点串联起来。从头到尾,观众可以清晰地理顺恩格斯的生命大事年表。

纪录片通过动漫地图、历史照片、手绘图片以及影像资料,带领观众打卡恩格斯早年生活工作过的地方,通过实地探访,实物再现,让观众在历史与现实间穿梭,深刻具体地理解恩格斯的生平经历。

历史文献卷帙浩繁,读者阅读起来会觉得吃力,为突出恩格斯的人物闪光点,纪录片推陈出新,首次公开了恩格斯的大量手稿、亲笔所写的书信、即兴创作的漫画以及由他谱写的乐曲片段等,并将这些资料以静态图片的特写形式进行具体呈现。为了增强纪录片的说服力,纪录片借助英国索尔福德大学档案管理员亚力山德拉·米拉(切)尔、德国伍珀塔尔历史中心负责人拉尔斯·布鲁玛等人的采访或讲解同期,将恩格斯在学习与工作中与当地的渊源生动地讲述,从而使本片的内容表达更为真实立体。
通过不同的工作、生活角度,于不断变换的光影中还原历史、讲述故事,让观众在资料画面真实细腻的笔触中,在历史文献多元丰富的记录中,感受恩格斯对于共产主义事业的深切热情。
他者视角,全面呈现
人物类纪录片必须从多元视角出发,才能刻画出人物的饱满,《卓越的恩格斯》也不例外。为了更好地刻画恩格斯的形象,纪录片中既有专家学者对恩格斯的评价,也有马克思等好友对恩格斯的赞扬。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不同领域专家学者的评价,为观众呈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恩格斯形象。

“要我丢开你不管,哪怕是一分钟,都是纯粹的幻想。你永远是我的最知心朋友,正像我希望自己是你的最知心朋友一样。”好友马克思谈起恩格斯如是说。“《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的出版,使得马克思《资本论》理论体系得到完整的呈现,这是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做出的卓越的贡献,同时恩格斯的名字也和马克思的名字一起永远地镌刻在《资本论》的丰碑上”,北京大学教授顾海良认为。
同时,纪录片立足于中国本土语境,选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靳辉明、武汉大学教授朱传棨等人的点评,以及马克思主义学者如闫志民、丰子义等人的评价。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强调恩格斯十分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的系统化和通俗化阐释,对于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社会所提供的强大精神力量。

“革命导师”“恩格斯从青年时期就用漫画来讽刺资产者”“这漫画画的挺好看的啊!”网友留言表达对恩格斯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其绘画能力的欣赏和赞扬。纪录片借用他者视角凝望恩格斯,赋予故事客观性与真实力,也使恩格斯的人物形象更具血肉、更加丰满。
正是这些不同视角眼中的恩格斯形象,一位对朋友侠肝义胆,对共产主义事业满腔热情的伟大革命家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也让观众更加理解新时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内涵。
《卓越的恩格斯》以多元的手法、生动的影像,带领观众回望历史,也关照现实,让观众领略了“第二小提琴手”的伟大。他的人生境界和精神风范同他的理论著作一样,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精神财富。

《卓越的恩格斯》告诉观众,在这个急剧变化的时代,社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我们应该深入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探索和回应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以及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

据悉,《卓越的恩格斯》将由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译制成英语、德语、俄语、阿拉伯语、日语等多语言版本在英国、俄罗斯、德国、日本等国电视媒体和新媒体平台播出,播出覆盖预计超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亿以上观众。